4类对话
我们学习算术,尽管题目千变万化,但最终都归纳为加减乘除四种运算,以及他们的综合。掌握了四则运算,也就掌握了算术。
类似的,尽管人类的沟通,看上去千变万化,但几乎都可以归类为4类对话。
- 分享式对话
- 娱乐式对话
- 销售式对话
- 解决问题式对话
分享式对话,重点在于分享彼此的观念、经历、情感、知识、信息。举个例子,女朋友逛街之后回家:
女:你知道吗,有件衣服很喜欢,看了好几次,就等着打折的时候入手。可是今天去就没了,郁闷死了。
男:是吗?亲爱的,那件衣服是什么样子啊,为什么你这么喜欢?
女:黑色的连衣裙,穿上去挺合身的,而且V领正好配上次买的项链。
男:上周你也是穿的黑色连衣裙,看上去给人感觉很沉静很有气质。这件衣服穿上去,和上周那件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吗?
女生是在向男生分享她的感觉、经历,然后男生也回应,分享自己的想法和问题,鼓励她分享更多。
娱乐式对话,重点在于创造和享受乐趣。
销售式对话,重点在于说服他人。举个例子,我认识一对夫妇,他们的对话经常是这样的:
太太:刚才我到AAA家去了,他们小区很漂亮,每个房间采光都很好,而且小孩可以对口进入BBB学校,幼儿园也就在小区里面……
老公:你想说什么就直说
太太:你是不是可以换一份工作啊,多赚点钱我们就可以换房了,这样将来小孩读书也方便
老公:Blablalblab…
太太:你怎么这么没有上进心啊,你看CCC、DDD……
解决问题式对话,顾名思义,就是围绕解决问题进行的沟通。例如:
太太:我们厨房漏水了,物业的电话你有吗?
老公:等等,我查一下
过程价值导向 vs 结果价值导向
前面我们谈到的4类对话,又可以归纳为两类:
- 过程价值导向的:分享式对话、娱乐式对话
- 结果价值导向的:销售式对话、解决问题式对话
所谓过程价值导向,就是人们做这件事情,更多的是从过程中获得价值。
例如娱乐,就像打游戏,我们的核心乐趣,在于一关关突破、技能提升与解决挑战这个过程,而不是最后的通关结果。如果一个游戏上来你就level 5000可以一拳打死大boss,估计反而会索然无味了。
在这时候人的心态,是活在当下的,轻松的心态去感受、体验和交流。
反过来,结果价值导向,就是从结果中获取价值。
例如厨房漏水了,大家沟通的目的不是过程多有趣,而是赶快把这件事情搞定,沟通成本越低越好。
这时候的心态,是具有目的性、任务导向的,相对紧张的心态去搞定事情。
沟通质量矩阵
从过程价值导向和结果价值导向这两个维度,我们产生了沟通质量矩阵。

1)高过程价值-高结果价值
高质量的长期关系,在沟通上体现在右上的双高象限。
- 高过程价值:双方平时有很好的分享和娱乐,彼此深入了解,共同创造乐趣,气氛轻松愉快,有情感的依恋
- 高结果价值:遇到问题可以求同存异,齐心系列的解决,对对方的影响力和说服力强
当我们能够活在当下享受过程的时候,我们是亲密快乐的;当我们能够解决问题达成目标的时候,我们是成功的。
所以这一象限,称之为亲密成功象限。
2)高过程价值-低结果价值
而在左上角(短暂和谐),看上去好像交流愉快,但是却难以有效的解决问题和施加影响,因此问题堆积起来,最终导致长期难以为继。这就像在家庭中,父母一味放纵子女的想法,要什么给什么,看上去开心,但是忽略子女责任的承担和能力培养,最后各种问题大爆发。
再比如「好人式销售」,一味满足客户的各种要求,看上去跟客户关系愉快,其实不能没法搞定关键问题,也没法影响客户决策,那也就难以有好的结果。
3)低过程价值-高结果价值
在右下角,效率机器象限,可以高效的解决问题,影响对方;但是日常的娱乐和分享交流质量低。
对于低情商的企业,可能第一反应就认为,效率机器象限,是客户关系中沟通的最佳模式。平时不用交流什么废话,有问题高效解决问题。
然而现实中,对于专业化产品和服务的销售,很少有成功处在这个象限的。
因为对于复杂的项目,真正要有效解决问题和影响对方,也是要有长期的互动作为基础。例如如果日常没有交流,缺乏对对方的理解,那么真正遇到事情可能你也就难以做出高质量的判断;而没有日常沟通建立起来的情感基础,可能要影响对方也就更为困难。
麦肯锡,企业管理咨询行业的重要奠基者,在上个世界,就做出一个决策,就是他们创建了「麦肯锡刊物」,向企业决策者,分享管理方面的见解。
他们并不直接向企业推销管理咨询服务,而是很大程度通过麦肯锡季刊,获取客户。
这就是在做「分享」,通过高质量的分享,建立起在客户心目中的影响力。
是不是他们分享一次内容给客户,客户就买单了呢?恐怕未必。直接成交也并非他们的目的。但这种看上去「没有短期成交」的分享,却是长期关系的重要基础。
同样的,乔布斯的iPhone发布会,也是在分享给客户顶级的产品信息、同时提供世界级的娱乐体验。不知道各位是否看过他的iPhone发布会,非常的扣人心悬,有强烈的戏剧性。
因为苹果提供给客户的高质量分享与娱乐,客户和苹果建立了深度的情感链接,这并非简单的解决问题和销售能建立的。
同时非常重要的,很多时候市场的成功,取决于对客户的洞察,要落实,就需要展开基础的调研工作。潜在客户每天都有在做什么,出现在什么地方,有什么困扰,期待什么解决方案等等。这些调研,往往也是以「分享式对话」对话的形式存在。甚至很多时候,未必有特定的短期目标,而只是把调研、了解客户变成习惯。如果一家公司、销售团队持续的调研客户,积累起大量的对客户的认知,显然最终就有对客户跟深刻的理解,也就有了更深度的关系。
从这个角度,今天企业营销中普遍存在的关系问题,是企业和客户的亲密度太低了。例如企业、销售人员,连客户到底每天在什么,有什么困扰都不知道。而客户,对于企业也了解甚少。
这些事情往往不是一次性的销售工作就能够搞定的,而是需要有长远的,跟客户的关系视角。
例如顶级品牌,至少客户对他们的了解比较多。所以从这个角度,客户跟他们的关系,也更亲密。这种亲密也容易转化为销售。
顶尖的品牌,例如崛起时代的麦肯锡、乔布斯时代的苹果,如果我们看看他们跟客户的沟通,是在高过程价值-高结果价值象限。例如日常有大量的高质量分享,来奠定品牌形象。
4)低过程价值-低结果价值
最糟糕的是左下象限,在这里,没什么像样的分享和娱乐,也不能有效的协同解决问题、影响对方。那就是步履维艰了。大多数公司,整体来说都在这里。
管理模式与沟通质量矩阵
企业、领导者的管理模式,跟沟通质量矩阵,有密切的关系。
在X理论下,企业管理层对员工以命令、管教为主,从对话结构上,销售式对话多,目的心态严重。
分享交流很成问题。
往往最终落到低过程价值-低结果价值的沟通质量区间。
这种公司,往往高层根本不知道员工的想法,也缺乏对一线实际情况的了解,很多决策都是在摸黑做出来的,还挺自以为是。
而且从企业运营的角度,X管理下,人长期的处于紧张、高目的性状态,是非常不利于创新型、思考型工作的。
因为创新、思考,很多时候需要轻松的心态。
就像洗澡的时候为什么容易产生新想法,我觉得一个重要原因,是这时候相对放松。
而对于知识型组织至关重要的Y理论,从沟通质量层面,是需要在双高区间:高过程价值、高结果价值。
既能有效解决问题影响他人,也有充分的娱乐和分享。
既能高目的性的搞定问题,也能平时处于轻松、愉快、高安全感的心态。这样一种组合,是创新、思考的氛围基础。
很多学校的校训都是诸如「团结、紧张、轻松、活泼」,其实这就是在「高过程价值-高结果价值」区位的产物。
高情商的领导者,一个基本的能力,就是在两个层面,实现这种双高的沟通:
- 在自己和他人的沟通中,实现高过程价值-高结果价值沟通。
- 让整个团队、组织的沟通氛围,处于高过程价值-高结果价值区间。
进阶学习内容
沟通质量矩阵,是情商知识体系中至关重要的基础知识点。
在知识体系中,它是情商三大定律之一,非常基础。
关于这个知识点,可以参考倒追电子书系列中如下内容,进一步了解:
《单身女人,让男神倒追你》中,第二部分「沟通」。我用了5个章节,结合恋爱关系场景,来解释4类对话,以及沟通质量矩阵。
而在《企业4.0:让客户倒追你》中,我在第四部分「倒追知识革命」中也有一章「沟通质量矩阵」,对这个概念进行了总结。
您可以访问倒追关系学学习资源汇总,来阅读这两本电子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