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类对话
我们学习算术,尽管题目千变万化,但最终都归纳为加减乘除四种运算,以及他们的综合。掌握了四则运算,也就掌握了算术。
类似的,尽管人类的沟通,看上去千变万化,但几乎都可以归类为4类对话。
- 分享式对话
- 娱乐式对话
- 销售式对话
- 解决问题式对话
分享式对话,重点在于分享彼此的观念、经历、情感、知识、信息。举个例子,女朋友逛街之后回家:
女:你知道吗,有件衣服很喜欢,看了好几次,就等着打折的时候入手。可是今天去就没了,郁闷死了。
男:是吗?亲爱的,那件衣服是什么样子啊,为什么你这么喜欢?
女:黑色的连衣裙,穿上去挺合身的,而且V领正好配上次买的项链。
男:上周你也是穿的黑色连衣裙,看上去给人感觉很沉静很有气质。这件衣服穿上去,和上周那件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吗?
女生是在向男生分享她的感觉、经历,然后男生也回应,分享自己的想法和问题,鼓励她分享更多。
娱乐式对话,重点在于创造和享受乐趣,例如游戏、幽默。
销售式对话,重点在于说服他人。举个例子,我认识一对夫妇,他们的对话经常是这样的:
太太:刚才我到AAA家去了,他们小区很漂亮,每个房间采光都很好,而且小孩可以对口进入BBB学校,幼儿园也就在小区里面……
老公:你想说什么就直说
太太:你是不是可以换一份工作啊,多赚点钱我们就可以换房了,这样将来小孩读书也方便
老公:Blablalblab…
太太:你怎么这么没有上进心啊,你看CCC、DDD……
解决问题式对话,顾名思义,就是围绕解决问题进行的沟通。例如:
太太:我们厨房漏水了,物业的电话你有吗?
老公:等等,我查一下
享受现在 vs 达成目的
前面我们谈到的4类对话,又可以归纳为两类:
过程价值导向的:分享式对话、娱乐式对话
结果价值导向的:分享式对话、销售式对话、解决问题式对话
所谓过程价值导向,就是人们做这件事情,更多的是从过程中获得价值。
例如娱乐,就像打游戏,我们的核心乐趣,在于一关关突破、技能提升与解决挑战这个过程,而不是最后的通关结果。如果一个游戏上来你就level 5000可以一拳打死大boss,估计反而会索然无味了。
在这时候人的心态,是活在当下的,轻松的心态去感受、体验和交流。
反过来,结果价值导向,就是从结果中获取价值。
例如厨房漏水了,大家沟通的目的不是过程多有趣,而是赶快把这件事情搞定,沟通成本越低越好。
这时候的心态,是具有目的性、任务导向的,相对紧张的心态去搞定事情。
分享式对话,可能有些时候更偏向于过程价值(例如交流情感),有些时候更偏向于达成目的(例如信息的高效传达)。
男性思维 vs 女性思维
通常来讲,在日常生活中,女性往往更多的会倾向于过程价值导向的沟通,比如女人跟闺蜜可以聊个半天,谈谈自己最近的事情和心情,未必是解决什么问题,而是本身这种交流,就是一种情感和资讯的分享。
反过来,男性更多的倾向于结果价值导向的沟通,也就是更多关注达成目标,效率导向。
人际沟通中非常有趣的一点,就是这两种思维的碰撞。比如女人经常想跟男朋友/老公聊聊,对方的态度是”又没什么问题有什么好聊的”。
举个例子:
太太:你知道吗,有件衣服很喜欢,看了好几次,就等着打折的时候入手。可是今天去就没了,郁闷死了。
老公:下次喜欢就直接买下来。
太太:太贵了啊,好不容易等到这次打折,谁知道被人抢跑了。
老公:看到适合的就下手把。
在这个案例中,太太在分享自己做的事情和心情(分享式对话),老公呢?
- 下次喜欢就直接买下来(解决”没买到”的问题)
- 看到适合的就下手把(还是解决”没买到”的问题)
鉴于男女双方在日常沟通上的倾向性不同,我们把过程价值导向的思维称为女性思维,结果价值导向的思维称为男性思维。
女性思维:过程价值导向,倾向于分享、娱乐,享受过程、享受现在
男性思维:结果价值导向,倾向于销售、解决问题,关注目标,效率导向
注意这并不是说只有女性才有女性思维,男性才有男性思维。事实上每个人都会有处于这两种状态的时候,比如很多妈妈担心小孩学习成绩,往往整个人就有强烈的目的性,跟小孩任何沟通都可以扯到”你学习怎么怎么不用功赶快去学”。成天处在这种状态下的妈妈,思维上更像一个追求成功的男人。
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本身老公也是目的导向非常强不善于情感的人,那么父母和子女的沟通,很大程度上就变成了效率导向解决问题的,没有了日常情感、信息的交流互动。长期以往培养的子女,长大后基本上就是没法跟人有比较好的情感互动,也缺乏体察他人情感的能力(因为情感表达从小被压制了,而沟通是提升认知的重要手段)。这些人讲话做事往往给人冷淡缺乏人情味的感觉,无论是对幸福还是成功,都往往是负面的。
在《射雕英雄传》里的黄蓉,和《神雕侠侣》里的黄蓉,有很大的差异。在射雕中,黄蓉更多的是凭借自己内心做事,跟郭靖恋爱,活在当下享受现在;而神雕中的她,丐帮帮主,郭大侠的太太,儿女的母亲,考虑的重点就是家庭和工作,例如防范杨过,目的性很强。有比较强的焦虑感和不安全感,很难像当年那样,轻松自如。
如果说射雕里的黄蓉更像一个女人,那么神雕里的黄蓉更像一个男人。
活在当下享受现在的人,心情是轻松愉快甚至幸福的,很容易给人带来正面的情绪;而一心本着结果的人,可能给人的感觉,是忽略情感和他人的效率机器。
沟通质量矩阵
从过程价值导向和结果价值导向这两个维度,我们产生了沟通质量矩阵。
高质量的长期关系,在沟通上体现在右上的双高象限。
高过程价值:双方平时有很好的分享和娱乐,彼此深入了解,共同创造乐趣,气氛轻松愉快,有情感的依恋
高结果价值:遇到问题可以求同存异,齐心系列的解决,对对方的影响力和说服力强
当我们能够活在当下享受过程的时候,我们是幸福快乐的;当我们能够解决问题达成目标的时候,我们是成功的。
所以这一象限,称之为幸福成功象限。
而在左上角(短暂愉快),看上去好像交流愉快,但是却难以有效的解决问题和施加影响,因此问题堆积起来,最终导致长期难以为继。这就像在家庭中,父母一味放纵子女的想法,要什么给什么,看上去开心,但是忽略子女责任的承担和能力培养,最后各种问题大爆发。
在右下角,效率机器象限,可以高效的解决问题,影响对方;但是日常的娱乐和分享交流质量低。
对于低情商领导者,可能第一反应就认为,效率机器象限,是企业中沟通的最佳模式。平时不用交流什么废话,有问题高效解决问题。
然而现实中,对于知识型组织而言,很少有成功处在这个象限的。
因为对于复杂的项目,很多时候我们很难把”关系”和”任务”区分开。例如如果日常没有交流,缺乏对对方的理解,那么真正遇到事情可能你也就难以做出高质量的判断;而没有日常沟通建立起来的情感基础,可能要影响对方也就更为困难。
这就像在家庭中,父亲平时不大跟子女沟通,只是碰到问题比如子女学习不好就开始来教育。可能子女的第一反应就是”你平时干嘛去了,这时候想起管我了?”而另外,不知道子女的喜好、关注话题、日常学习和学校的具体情况,这很难说能做出什么像样的判断。
从情感的教育,一家组织的运作,最好是在轻松愉悦氛围基础上的紧张高效。一味的绷紧本身就是压力,而严重倾向”快速解决问题和销售”的沟通结构,意味着在工作中太多的比例在高目的性的解决问题,这个对于创新是非常大的障碍。
做关系与做销售
影响他人,是领导者的必备功课。
从4类对话的角度,当人们想要影响他人的时候,本能的就会展开”销售式对话”。
比如”讲道理”,背后往往意图就是要销售,例如”你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找到好工作”。
然而高质量的销售,是建立在高质量的关系基础上的。例如我们之所以买Apple,核心原因并不是你进了苹果店,店员就拼命推销,而是因为苹果一贯以来的产品、品牌、市场沟通等基础上,建立起来的跟客户的强大关系。
做销售:销售式对话
做关系:分享式对话、娱乐式对话、解决问题式对话
顶级的企业,例如苹果公司,他们的重点是在”关系”层面,因此在沟通上也就体现在,分享、娱乐、解决问题式对话的主导地位。例如:
- 深入的调研、了解客户(分享式)
- 提供高质量的服务(分享式)
体验式营销,也是跟客户建立关系。例如苹果专卖店,给客户体验环境,是帮助客户更深入理解苹果产品(分享式对话),这也是在推动双方的关系。
因为这些到位了,最后”销售”也就是那么一下,甚至完全没有强烈意图的销售环节,客户也冲过来买买买了。
低情商领导做销售,高情商领导做关系。
下一节:关系结构的本质改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