客户购买周期

  • 典型客户购买的3个阶段,以及核心关注点
  • 实例剖析:当竞争对手投资高额费用打广告时,如何近乎免费的、零竞争的开发潜在客户
  • 在早期吸引客户的3大法宝
  • “免费”的坏处
  • 客户在“考虑”时,一个普遍的需求

测试:你对客户购买周期的了解

如下是在百度搜索“美国留学”时,出现的广告。

看到这个广告,你有什么看法?

  • A:这家机构,关注客户需求
  • B:这家机构,关注自己需求胜于关注客户需求

我把它作为销售的测试题,绝大部分答题者,认为这家机构是关注客户需求的。

错误!

客户购买周期的3阶段

客户购买周期,可以粗略的分为意识、考虑和决策3个阶段。

理解客户在购买周期中的“位置”

让我们看一下,前面的关键词:“美国留学”。

搜索这样一个关键词的用户,在购买周期中,处于怎样的位置呢?

通常,应该在意识阶段的早期。因为这个关键词很模糊,说明对方对自己想要的,并不是很清楚。还在信息收集的阶段。

如果对方已经做过研究,他的搜索关键词,会更精确,例如“美国 MBA 排行榜”。如果进入到了考虑阶段,可能会诸如“美国留学机构”、“美国留学机构哪家好”或者直接搜索留学机构的名称。

如果我们看一下,这则广告

在对方还没想“买”的时候,已经在“卖”了。这大概是客户最讨厌销售的一点。

这样导致的后果是:

  • 它的点击率不高,你没有打中客户的要点;
  • 即使点击进去了,后续的转化(如咨询、留下联系方式)也不会好,道理同上。

给客户他们想要的

在这阶段的用户,选择哪家留学机构,会是考虑的重点吗?通常,他们可能关注的问题如:

  • 了解美国留学的概况(有什么收益、要花多少成本、有什么推荐的资料阅读);
  • 我适合美国留学吗?
  • 我应该去美国留学吗?

这样一些帮助他们掌握基本信息、澄清需求的内容。

如果你提供一个广告:

  • 你适合去美国留学吗?
  • 选择美国留学的3个好处和3个坏处
  • 15位美国留学生的切身分享,立即访问

这是不是更容易吸引客户的兴趣?

吸引“意识”阶段的客户:3大法宝

倒追法则:在客户的“意识”阶段,不要卖产品,做教育。

扫盲教育

在这个时期,目标客户常常缺乏基本的知识,来处理问题/应对机遇。因此,你的扫盲教育会很有价值。

以美国留学为例,“2013年美国招生趋势和留学生就业移民状况”,对于想要进入美国留学的来讲,就是一种扫盲。

在家乐福大妈的案例中,在短时间内,其实她对我做了“扫盲”教育工作:“闻果香”判断质量:

=====

促销说:“我们的苹果是有品牌的。很多老外都到这里来买。你闻闻看,果香很明显的。”(利用社会认知,提升可信度。产品对比)

一边说她拿起一个红富士,放到我的鼻子前,的确有香味。

然后她有拿起旁边一个苹果,放到我的鼻子前,说:“这个就没有什么果香把。他们是两个月催出来的。我们是养了9个月的。”(演示、对比和说明一气喝成,让客户认识到与低价产品的差异。打消价格异议)。

=====

个性化诊断

大多数购买,都是基于“有问题”。很少有客户,能清楚的知道,问题是什么,原因在哪里。

如果这时候,你提供个性化的诊断服务,帮助他们搞清楚问题的现象,和深层次原因。不仅快速的建立信任关系,而且也为下一步的销售方向,做好了铺垫。

一个网络营销的学生,刚刚参加了SEO(搜索引擎优化,帮助网站让网页出现在搜索结果的第一页)的培训,第一周就赚了7000块。

不少公司有一个困惑:为什么网站没有访客。

他打出广告,提供免费的诊断服务:帮助企业发现现有网站的问题。而且这个免费的诊断报告看上去很专业,10多页,分析了现有的各种问题。

在第1周,免费客户中就有人咨询,要求他提供咨询服务:帮助提升网站的排名,让潜在客户可以从搜索引擎中,找到公司。第一个客户他收了2000元,第二个客户收了5000元。

快速解决方案

当问题缠身,你最想要什么呢?

快速的解决方案,对吧?

迄今为止,我参加过印象最深的一个营销讲座,是关于文案写作。

在一开始,演讲者就这样说:

在接下来的30分钟内,我将会分享给你我的“9步文案写作法”。按照这9个步骤,即使你从没有文案写作经验,也可以写出吸引客户的一流销售文案。

这个口号挺大的,我怀着半信半疑的心理,听了讲座。

还没听完就震撼了。真是干货啊。的确是一流的方法,而且是可行的。一边听一遍就想:他还提供什么收费课程吗?

在讲座的最后,他介绍了自己的辅导项目。基于9步方法,提供进一步的培训和辅导。

采用这种方式,核心在于,你需要真正给客户提供一个快速可行的方法(无需购买产品),让他们解决问题。尽管通常,只是解决问题的一部分,或者效果不如收费的来的好(但还是要很有用)。

建立信任之道:给客户实在的好处

在微软的时候,我认识一位同事,尽管只是底层员工,但是我一直觉得他在人类心理和沟通方面,是大师级人物。

刚刚接触到客户工作。有次,我让他帮忙去跟一个客户沟通一下,因为某个问题我都不敢跟客户打交道了。

然后他就问我:谈没问题,但你能给客户的好处是什么呢?

我说没有。

他说:“兄弟,最重要的是好处。没有好处,我和他谈什么啊?”

听起来有些赤裸裸,但“有好处”才是硬道理。

注意:请不要把“好处”等同于“红包”。你让客户省了1天的时间是好处,你让对方打扮的像个明星,“把老公的像狐狸精那样的前女友比下去了”也是好处。

现在销售电话真多。有段时间,我接到这种电话,会打断对方,然后说:“请你用30个字告诉我,它给我最大的好处是什么?”

通常对方会啰嗦的满嘴跑火车。于是我直接挂电话。

捕获“意识”期客户

除非销售流程很短的情况(例如卖水果)。常见情况是,你的客户不会当天购买。

在这种情况下,实用的策略就是在第一次接触时,获得潜在客户的联系方式,然后在后续过程中,教育客户(如果是你主动联系客户的,可能也需要补充联系信息,例如只知道电话的,再获得邮件、微信)。

但是无论如何,记住社交礼仪:第一次见面,送上你的礼物:教育客户,帮助客户。

我非常讨厌接到银行打来的保险推销电话。通常是这种风格:

电销:徐先生,我是***银行***,请问您现在方便吗?

我:有什么事吗?

电销:是这样的。我们针对公司的优质客户,设计了一项特别的保险。现在,您只需要blablabla…

我:您能用1句话告诉我,我买这个保险,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吗?

电销:blablabla…(继续背台词,10句话过去了)

我:你能把保险介绍的邮件发给我吗?我先看看吧,考虑一下再说。

电销:我们这个只有口头的,没有书面的介绍。

每次听到这里,我都想骂,什么白痴产品经理设计的。难道你们是设计了什么骗人的条款,不希望留下法律证据吗?

如果不是从职业病的角度,想对于“最新的电话营销动向”保持接触,我早就直接挂电话了。

也许有人会争辩说:“这只能说你不是目标客户。我们就是打短平快。”

让我们面对1个现状:

大多数时候,你所接触的目标客户。可能5%左右,是一旦和你接触,基本上下决心买产品的;可能5%左右,是无论如何,也不会向你购买的。而中间的部分,则是可能买也可能不买的。(百分比仅仅是估计,要点:大多数你所接触的潜在客户,是可买可不买)。

争取中间客户,你的沟通内容和方式,就很关键。

这个世界上有两种类型的公司,两种类型的销售:

第一种:在销售过程中,给客户带来的价值为负

客户只有在买单之后,才能受益。在此之前,是在浪费时间。

鉴于客户“买单”的数量,与接触销售的数量相比,总是少数,所以,他们和这种类型销售打交道的过程,常常是浪费时间的过程。

前面的银行电销就是这种,如果我不购买保险,这通电话纯粹就是对我的骚扰(好吧,我承认从销售培训师的角度,我还是有了一个案例,不能说完全骚扰)。

所以面对销售人员,客户一旦和他们接触,就会很警惕,而且也不愿意花时间:妈的,你又想来骚扰我了。

第二种:即使客户最终没有买单,他们也已从与销售的接触中受益

如果银行的电销人员,第一次打电话给我,不是卖产品,而是说:

“徐先生,我们统计发现,70%以上的客户,在理财方面有3个常见的误区。因此,我们邀请了***,去年我们银行全国理财服务的冠军,下周二进行一场免费的网络讲座,分享给你3个实用的理财方法,并且回答相关的问题。请问您希望了解这方面的信息吗?

我回答“是”的机会,应该会多很多。

如果讲座内容好,也许直接就可以成交;即使讲座不做任何销售,下次电销人员打电话过来,我也会比较有耐心接。

倒追思维:先给予再获取

现在,作为销售人员,请思考一个问题:

在销售没有发生之前,你和潜在客户的接触,是否已经让他们的工作或生活,有了正面的改变?

如果你的回答是否,恐怕销售起来会阻力重重。

理解客户语言:免费获得比砸钱更好的效果

理解客户的重要一方面,就是他们的“语言”。在不同的购买阶段,对方的“语言”也会不同。

现在,测试一下,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。

我们以减肥市场为例。这是一个因为暴利而竞争激烈的市场。

假设你开了一家“减肥”相关的网店,需要通过搜索引擎的广告,来接触到目标客户群体。你会投放什么样的关键词呢?

不理解客户的商家,通常会这样想:哦,既然是“减肥”的客户,自然是“减肥”关键词。

恩,这就是百度的结果画面。密密麻麻挤满了广告。

如果你看一下广告内容,全是在“卖”。

说明:在“减肥”的第一页的,全是推广链接,意味着商家需要为每一个点击付费。而且减肥的广告点击费用很高(暴利产品)。接下来,你所看到的,是在这个竞争激励的市场,依然有聪明人,从百度这里不花钱的获得大量的访问用户。

当用户搜索”BMI指数”的时候,没有1个商家,在这个地方投广告。

什么是BMI指数,它是判断你是否过重的一个指标。

什么样的人,会搜索BMI指数呢?

减肥的群体,无疑是其中的生力军:

“我是不是太重了?”

“我的减肥效果怎么样?”

每天有355次搜索,也就是每个月有10000搜索量,零广告竞争。

这个“身材测算”的应用,应该会毫不费力的吸引这批潜在客户。

点击这个应用

恩,输入基本信息,就能得到BMI。哇,正是访客需要的。输入点击“测算”,给出了结果。

然后,看下面的部分。当你看到自己的测算结果之后,需求已经得到了满足,很自然的,会点击“点击进入”的按钮:

当你选择“点击进入”,到了薄荷网的网站之后,弹出如下的窗口:

恩,是的,我要减肥,点击“是的”

 

提出进一步的问题,细分目标群体

开始收集资料

给出推荐的资源,吸引用户注册:

回顾:倒追法则

上面我花了一些时间,介绍“减肥”的案例。因为在这个案例中,我们能看到职业的营销手法。

在实际的过程中,如果你是一个正在搜索“BMI指数”的人,很可能自然地一步步走完了上述过程,完全没有意识到,自己为什么会到薄荷网,甚至为什么会注册。

一流的销售过程,往往可以让客户在无意识中,采取行动。而糟糕的销售,则会让这个过程磕磕碰碰。

倒追法则:在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中,引导对方主动选择你。

大多数的商家,在用户还处在“意识”阶段时,已经开始卖产品了。

而薄荷网的案例,在用户搜索”BMI指数”时,完全看不出薄荷网的商业意图(甚至一直到访问网站,也没有意识到)。尽管薄荷网,也提供减肥服务。

他们在第一时间出现,满足了客户的需求:查询BMI指数。然后通过提供附加的服务,引导客户满足了自己的需求:提升网站访问量。

倒追原则:先给予,后获取。

与之相比,“直接卖”常常是简单粗暴缺乏效果的方式。

回顾一下“直销业销售过程”的内容,你会发现,薄荷网的案例,是“把销售过程分为步骤,每步对应和推动着客户心理状态的改变”,在线上的一个例子。

警惕:免费之害

在我家附近的商场里,有一个***英语(一家高端英文培训机构)的宣传点。

貌似这几年,***英语在上海,开的遍地都是,室内室外都有。我经常在走路的时候,被推广人员叫住(恩,他们都穿西装,拿着资料夹,很好认)。

通常的模式,是他们会朝你走过来,说:“先生,您要学习英语吗”、“免费的英语课程”之类的话。

而在商场里面,他们的摊位摆在扶梯的旁边。所以他们通常站在扶梯口,讲类似的话。

他们的营销模式,是通过发放免费英语教学光盘,获取你的联系方式。然后通过电话销售跟进,然后约见面谈,最后拉你买单。

我很清楚他们的营销模式,因为以前就是这样,最后成了他们的学员。

不过那是2003年的事情,那时候***英语在上海,还只有两个中心。那时候的一万块,感觉还是比较是钱的一笔钱。物价啊!

但我觉得他们现在的模式,做的有些危险了。因为有一天,我发现他们没有用以前的方法,而是对走下扶梯的人,指着他们的宣传台,说:

“那边去领免费礼物”。

如果不是知道这套营销模式的人,应该以为这是商场的活动把。

然后的确有人在领。

这样得到的销售线索,质量如何得到保证?先不说对英语的需求,因为“免费”而吸引过去愿意留下联系方式的客户,是购买几万块的英文课程的目标群体吗?

在新客户开发时,不少公司会用“免费”来作为营销点,例如免费礼物、免费讲座。

但事实上,如果你用“免费礼物”作为卖点,常常会吸引来收入不高、或者爱贪便宜的目标群体,这群人是你想要的吗;

如果你用“免费讲座”来作为卖点,常常会吸引时间空闲的人(很多时候,可能你想要吸引的人群诸如企业高管,常常是很忙的)。

“免费”通常只是一个基本的要求,而不是关键的成功要素。

“免费iPhone”之所以很多人感兴趣,是因为大家知道,iPhone是个好东西。同样在做“免费”营销的时候,首先要确认的是,你的东西是否能够激发目标群体的兴趣,是否有足够的价值感,而不是强调免费。

即使是做“免费”营销,价值感的塑造也是关键。单纯的免费,会让人对你产生“廉价”的感觉。

洗脑与反洗脑:影响决策标准

在客户购买周期的早期介入,有一个关键的优势:能够深度影响客户的决策标准。在IT销售里面,有句话叫做洗脑。听起来很难听,但却是很重要的工作。

我毕业后工作在一家管理软件公司,公司的产品,都是跑在微软SQL Server(数据库软件)上的。有一天听到同事说,他们去打单,客户的招标要求中,包含了一条:考虑到数据的扩展性,数据库将来必须能够放到小型机上。

因为微软SQL Server只能安装在PC服务器上,这一条如果执行,其实就等于判了我们公司的死刑。对方的销售人员,介入得早,已经给客户做了教育:“小型机等于高性能”。尽管他们的实际状况,其实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。

在复杂的企业销售项目中,常常台面上的因素和台面下的因素会交织在一起,把事情搞得更加复杂。例如“小型机等于高性能”,可能台面下的一个因素是:小型机的价格高利润空间大,灰色的可操作余地大。

人类很容易坚持自己的想法,即使那是错误的。

因此,在早期客户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想法时,你更容易帮助对方树立决策标准。而一旦观念形成,更改的难度就大很多。

还有有趣的一点:在“洗脑”的游戏中,可能你的竞争对手,给你的客户灌输了错误的观念。甚至可能导致客户的失败。

但这个观念,已经不知不觉成了客户的东西。如果你发现有必要逆转客户的观念,必须考虑到客户的面子问题,有技巧的去完成这项“反洗脑”的工作。

其中有2个简单使用的技巧。

第一个叫做“普遍问题”法则。

人类的面子观念,导致我们不喜欢“我的错误”。但是,对于“普遍的错误”,并不反感。比如你说“你长得很胖”,可能有人不高兴;但你要说“哎,现在社会营养过剩,70%的人都过胖了”,哪怕对方是其中一员,通常也没特别大的感觉。

因此,你可以在指出客户的错误时,用这样的话术开头:

“我们发现,超过50%的客户,在选择产品时,有3个常见的误区”。然后用简单有力的方式,给出分析。

对于“超过50%的人都会犯的错”,客户通常并不很在意,自己也犯了。

在微软工作的时候,我经常要指出客户和经销商的错误。有些时候,哪怕我这辈子,只见过一次这样的问题,我也会对他们说:“这是一个普遍问题…blablabla…”

善意的谎言,效果常常胜过善意的真话。整体来讲,人类更爱听好话而不是真话。

第二个:叫做原因合理化。例如,在分析中,你要说明,其实他们现在的理解,从思考过程中,还是有合理性的。例如因为技术的发展啊,现在PC服务器已经具备了小型机的性能。而他们看到的信息,往往是以前流传下来的。

这一招是帮助他们合理化自己的错误:哦,其实我不是犯错,只是信息没有更新。

卸下对方的心理防线。

即使是做看上去简单的个人消费项目,“洗脑”对于你的销售成交率,以及成交金额,也会有重要的影响。

在家乐福大妈的案例中,其实就是对我进行了决策标准的洗脑,让我从价格,到“果香对比”:

======

促销说:“我们的苹果是有品牌的。很多老外都到这里来买。你闻闻看,果香很明显的。”(利用社会认知,提升可信度。产品对比)

一边说她拿起一个红富士,放到我的鼻子前,的确有香味。

然后她有拿起旁边一个苹果,放到我的鼻子前,说:“这个就没有什么果香把。他们是两个月催出来的。我们是养了9个月的。”(演示、对比和说明一气喝成,让客户认识到与低价产品的差异。打消价格异议)。

======

这是做销售比球员幸运的地方:球员不能修改比赛规则,你却能影响决策标准。当然,如果你无法充分利用这一点,而竞争对手用到了,等着哭吧。

客户在“考虑”期的一个普遍需求

我花了很多时间在“意识”期,因为在客户心理的这一阶段,密集出现他们最讨厌销售的问题:“在还不想买的时候,就有人卖”。破解了这一问题,你就为整个销售过程,打下了良好的开端。

关于“考虑”期,想说一个关键的客户需求:比较选项。

“哪一个选择更好”是头大的问题,尤其选择够多、够复杂的时候。

  • 买和不买的对比;
  • 免费和收费的对比;
  • 选厂商A还是厂商B的对比;
  • 同样是厂商A,选20000块的还是50000的对比。

这个工作如此头大而又必须,作为销售,必须照顾到客户的需求。

分享一个简单实用的工具:对比表。一目了然,客户的最爱。

需要考虑的表格:对比你和其他竞争对手、对比你的各个产品和方案。

销售方法:

鉴于客户总是要“比较”,如果你只是提供单一的产品(或者方案),客户就会花不少时间,比较“买”或者“不买”,或“你”还是“竞争对手”。

因此,最好还是用“比较你的选项”的时间,占据他们的大脑。给出两到三个选择:例如标准版或者加强版;低风险低收益方案,和高风险高收益方案。让他们的大脑,更多的时间围绕着你转。

问题:当你在对比表中,列出1条1条的项目时,你在做什么呢?

一条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